一、村情概况:
1.地理位置、交通、面积、人口、户数
平谷区镇罗营镇张家台村位于平谷区东北部,镇罗营镇域东南部。西南距平谷城区36公里,西北距镇罗营镇政府驻地11公里,黄(松峪)关(上)公路从村东经过,交通方便。在距北京2.5小时半径旅游圈内。北纬N40°19′42.38″ 东经E117°12′47.36″
张家台村域面积4.67平方公里,辖张家台、范家台、朱家台和史家台4个自然村,共有80户,总人口248人。
2.历史沿革
四个自然村中的张家台村,在乾隆年间成村。该村所在地原为明代南水峪关,建村时称上窝铺,后以姓改称张家台。1991年因重名改为南水峪。南水峪关原称南水谷关,据《四志三关志》载:“南水谷关,洪武年建正关河口平漫通众骑极馀能步缓。”关口地势平缓,宽60米,原有关城一座,现存关城基址清晰,长约800米,宽120米,为石砌土墙。村北有校军场,长280米,宽100米。村东山坡上,发现烧窑遗址。曾出土铁炮、坛、灌、盆、碗等物。
3.自然环境
张家台村四面环山,依山傍水,这里春天满山红杜鹃招蜂引蝶,夏天满眼绿色青山映水,秋天满山蜜梨黄山楂红,冬天银装素裹新房炊烟袅袅。由于特有的地理环境,造就了域内独特的气候,冬暖夏凉。
张家台村地处深山峡谷中,群山环抱,并且有杨家台水库一座,水库库容260万立方;有泉眼1眼,常年有水,汇成小溪北流;有松柏人工林1000亩,自然生长的椴树、杏树林1500亩。土壤为长石质岩类淋溶褐土,地下水资源为山地基岩裂缝水弱富水区。
这里自然生态极为丰富,各种果树、松柏树、天然次生林以及奇花异草满山遍野,可说是个“天然绿色大氧吧”,常到这儿来游览观光,有益人的身体健康。
二、张家台新村民俗旅游业经营效益情况
张家台新村民俗旅游业的发展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。自从2009年张家台新民居建成已来,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:过去靠产销干鲜果品,村民们的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,户均收入不足10000元。2010年实施民俗旅游以来,全村接待游客总数约为60000人次,户均接待总数约为1200人次,民俗旅游接待年均总收入约为350万元,每户年均总收入约为70000元。发展至今每户搞民俗旅游接待的村民年收入基本超过100000元,2010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9171.9元,其中通过民俗接待及旅游产品销售带动的收入比重明显增加、收入增速加快;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基础数为18717.9元,排名全镇第二;2014年我村农业对我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20%,民俗旅游业对我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80%,2014年人均纯收入增长至22102.6元,同比上年增长18.1%,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至24769元,排名全镇第二。老百姓们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
三、张家台新村特色情况
1.房屋设计风格新、使用材料新
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,张家台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, 盖起了漂亮的80户崭新二层小楼,这些小楼特点突出,均为西式结构,中式楼顶,蓝砖青瓦,美观雅致,既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,又符合北方地域特点,并采用了太阳能供暖技术,适合北方气候要求;新民居不仅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,又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;这些新民居成为集居住、接待、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寓所和家庭旅馆,保证游客能够在此吃、住、游、玩的满意。
2.产品组合方面新
结合张家台实际地理情况,将山、林、果、河、谷、泉、松、石、峰及山后明长城遗址和谐统一、有机的结合起来。由于我村的自然条件同湖南张家界有很多相似之处,因而决定并重点开发了杨家台水库,发展水上项目,修建亲水长廊,填补了北方山区民俗旅游没有广阔水上项目的空白。
3.可进入性方面新
可进入性方面,本村交通便利,既有平谷公交34路直达本村,同时路况良好,在距北京2.5小时半径旅游圈内,适合开展自驾车游、全家亲子游。由于张家台村是北京最美的乡村玻璃台村的邻居,村民们在看到邻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后,也切实感受到我村在发展民俗旅游业方面潜在的优势,因而都大力支持我村开发民俗旅游产业;此外这里民风淳朴,治安良好,村民待客热情,我村在软性的可进入性方面也具有优势。
四、新村创建成果及发展方向
我村农家院于2011年起陆续开业,镇罗营镇政府给我村每户发放了补贴,其中包含客床、餐桌、餐椅、餐具等,目前有60户农家院开始营业,顾客反映良好,民俗户热心经营,同时也在不断地总结经营经验,提高服务水平。发展民俗旅游业对缓解我村就业压力、改善村民生活水平、增加村民收入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。
1.新村创建成果
在产品组合定位方面:将山、林、果、河、谷、泉、松、石、峰及山后明长城遗址和谐统一、有机结合起来,同时在“水”上做文章,将新村打造成为京郊自驾旅游养生圣地。
具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,从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等方面创建新村的民俗旅游特色品牌。
⑴ 吃:绿色、健康、山野风味、粗粮细作、解馋又解饱,农家
院的特色菜是扣肉和柴鸡,烤水库鱼、药膳等等。
⑵住:水岸新村、临水而居。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”在北京北部山区的张家台新村因拥有广阔水域而显得更加弥足珍贵。
⑶行:在通往本村的公路上完善了人性化道路指示牌,在本村内修好了村内路,使游人在村内可以自由体验便捷舒适的路况及充足的停车位。
⑷游:本村采取动静结合的观光策略,在水库中安置了温顺的水鸟,点缀景区,吸引游人,让游客在登山观水时可以感受到生动的乡村生活。
⑸购:我村还面向游客出售绿色、有机、健康的土特产,如泉水豆腐、自制水果罐头、特色驴肉等。这些土特产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,游客们都争相抢购。
⑹娱:游人在此可以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闲适,远离城市的喧闹与繁忙,在宛如世外桃源的乡村中临水而居、亲水而嬉,改变心境、改善心情。
2.新村产业发展模式
本村重点规划了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,找准了转型升级的突破口,坚持农旅结合的发展战略,重点包装建设了上镇至张家台道路两侧景观带、精品观光采摘园,实现了一产三产优势互补,增加了村民的收入。
自新农村建成以来,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在此基础上,张家台村党支部带领干部群众积极创优创先,先后多次被评为“五好党支部”;2011年被评为“市级民俗旅游村”;2012年被评为“北京市最美乡村”、“国家级生态文化村”;2014年被评为“中国最美休闲乡村”。张家台村民俗旅游的知名度、美誉度不断提高。
3.新村发展方向
今后,本村将继续充分利用好张家台依山傍水的资源优势,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,整合优势资源,在做好做强传统民俗接待的同时,加大创新力度,积极开发河谷文化衍生品,构建 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完整产业链,打造更具魅力的自驾休闲养生天堂。
五、成立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、树品牌提质量
为全面提升张家台村民俗旅游产业的整体品质,打破传统民俗旅游接待散兵游勇的发展瓶颈,我村于2014年4月28日在张家台村委会成立了张家台村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。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,张家台村就着手实施了张家台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建设,合作社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,购置了相关的洗涤配送设备,统一制作了床上用品,开发了专门的网络软件管理系统,完善了门牌指示标识,设计了统一的对外宣传资料等,对民俗户开展了多期特色养生宴制作培训和民俗礼仪接待知识培训,同时通过网上软件平台为村民的民俗餐厅做宣传以拓展客源。张家台村民俗旅游合作社现共有社员50户,已在镇罗营旅游网实现全部上网,并已经通过网络平台对外进行宣传和经营,成功预定了游客。该合作社的成立提高了我村民俗旅游业的服务质量,促使我村的民俗旅游业更好地创造品牌效应、保证我村民俗旅游业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