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情概况
镇罗营镇下营村位于平谷区北部,镇域西部。南距平谷城区22.5公里,东距镇政府驻地1.2公里,平(谷)关(上)公路从村北经过,交通方便。
下营村域面积4.69平方公里,354户,1046人,彝族2人、苗族4人、内蒙古族3人,余为汉族。聚落呈东西向矩形,地势东南高、西北低,海拔250至300米之间。
历史沿革
明初成村,与下营合称镇鲁营,驻军戍守关隘。明朝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,蒙古朵颜部率兵进犯,全部被俘,该称镇虏营,时有二城,西为旧城,东为新城。清初改为镇罗营,分为上营(新城)、下营(旧城)。1950年由密云县划归平谷。
下营村东西长200米,南北长250米,有东、西二门,西门上镶嵌 “北边雄镇”石质匾额。东门与上营西门相望,有百米长的马道相连。西门外有校军场。旧有三霄娘娘庙、城隍庙和五道庙,已毁。
自然环境
该村村北为山谷平地,村南属低山近陵,多为台地和梯田。土壤为硅质岩类淋溶褐土,地下水资源为山地基岩裂隙水弱富水区。镇罗营石河从东向西沿村北经下营、上镇、注入西峪水库。有果园3269亩,林地面积1980亩,林木覆盖率65%以上。
光荣历史
抗日战争时期,下营村化名“西合村”,有高凤、高庆成、高怀珍、孙写然、高财等人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献出生命。
1950年,下营村建立党支部,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高怀俊。至今,已历15任,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孙宝军。
该村人赵丙武自197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5年中,身先士卒,严于律己,是京郊有名的不吃请不受贿的典型,北京日报曾作过宣传报道。
综合情况
该村以生产精品大桃著称,曾进入中南海,打入香港市场,成为京郊精品大桃生产专业村。建有5个果品销售协会组织,帮助村民销售果品;抓基础设施建设,打井修渠,扩大果树灌溉面积,开发土地荒滩200亩,整修田间水泥路2万多米。
下营村是全国著名教师村,全村从事教师工作的有201人,首都多家新闻媒体对该村作过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