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属乡镇:镇罗营镇
成村年代:清朝
村域面积:9.28平方公里
人 口:1519人
村情概况
镇罗营镇上镇村位于平谷区北部,镇域西部,西南距区政府30公里,东北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,平(谷)关(上)公路穿村而过,交通方便。
上镇村域面积9.28平方公里,辖上镇、南山两个自然村。全村488户,1519人,有苗族、壮族、彝族各1人,余为汉族。村委会驻地上镇聚落呈东西向矩形,地势东北高,西南低,海拔220米左右。
历史沿革
据《光绪顺天府志》记载,上镇村,北魏时为要阳县治所,北齐废。原为古校军场,明初建村时,始称上阵,清代演化为上镇,1950年由密云县划归平谷。
村北原有仁蓬寺庙一座,南北两层大殿并有东西禅堂,建于明万历年间,毁于1946年春,现存万古流芳石碑一块。
资源状况
该村土壤为硅质岩类淋溶褐土,地下水资源为山地基岩裂隙水弱富水区。有果园面积5438亩,盛产核桃、板栗、红果、柿子和红肖梨等果品。
光荣历史
抗日战争时期,上镇村化名为“卯村”。1938年6月下旬,八路军第四纵队在镇罗营建密(云)平(谷)蓟(县)联合镇抗日政府,建立游击队,马维駜任大队长,1940年2月被日军杀害。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中,该村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有王浩荣、李凤祥、刘兴、周发、梁朝为、张景贵、刘长江、王福林、李文党、王井荣(王井旺)。
上镇村1944年建立党支部,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马希胜,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刘德宏。
该村人马步芳自1954年平谷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为副县长,连任五届;刘廷海任平谷区政协副主席、区文联主席、北京作协会员。
2004年,上镇村被评为首都文明村和北京市先进村委会,荣获2016年金玫瑰志愿者团体奖和巾帼亲情服务队团体奖。
经济发展
1997年以来,村“两委”班子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综合开发,引导村民发展林果业、畜牧业、果品运销业和民俗旅游业,栽植果树19万株,修环山路3万米,硬化田间路2.1万米;建养殖小区1处,果品保鲜库1座,果树水浇地面积由原来的1000多亩增加到3000多亩。基础设施的配套,为村民增收提供了保障。2016年,上镇村修建了观光采摘园,占地面积400亩,主要种植桃树、核桃树,集观光、采摘、休闲为一体。自观光园开始筹建以来,园内先后铺设了滴灌、泵房、水井等配套设施,与新建的栅栏、小木屋、牌楼,与大自然相呼应,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。此外,在采摘园的周围还修建了休息亭和300米的观光长廊,游人可尽情享受自然之乐。
评剧团文化发展
在镇罗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上镇有个评剧团,一演就是60年”。这句话就说出了上镇村曲艺表演的历史悠久。1951年春 ,在刘廷举、许德义两位“坐腔戏”艺人的倡议下,36名村民捐资800余元自发创建了“文光评剧团”。到2002年3月更名为“新生评剧团”,戏曲曲目也发展到70余出,曾创过五天五夜连演15场的最高纪录,深受百姓的喜爱。
评剧团以在主演评剧的基础上,又增加了歌曲、舞蹈、小品等多种表演形式,以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、歌颂文明新风尚、大力弘扬北京精神、赞美人民幸福生活方面的内容。现在评剧团获得了星火工程演出资格,承担起每年全镇20个村的演出任务,还有参加区里桃花大舞台文艺调演,以及到大华山、东高村等镇乡和顺义、密云等区县的演出。
用评剧团自编的歌曲《幸福的生活比蜜甜》来作为结束:“一区四化大发展,五谷丰登谱新篇;新农村建设更壮观;致富路上勇向前,美丽北京齐奉献,幸福的生活比蜜甜!”
村政建设
村党支部、村委会积极为村民办实事。2001年投资65万元,建蓄水600吨水窖一个,铺设管道3000米解决村民饮水问题。2002年以来,累计投资200多万元,硬化街道4万平方米,安装路灯128盏,建休闲、娱乐、建身于一体的公园一处,医疗服务站一所,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。该村还投资80多万元建成村文明大院,内设计算机教室、多媒体教室、图书阅览室、试验室、档案室、文娱活动室等,为村民开阔视野搭建信息平台。 2016年,镇罗营镇上镇村建成了便民服务大厅,分别对社保、残联、文化体育、农业技术等进行指导服务。在服务厅旁边建立了ATM存取款一体机和乡邮站,本村的村民无需走出村子就可以存款取款、邮寄信件和包裹了,提高了老百姓办事效率,方便了百姓的生活。